两会保健食品第一声 不能再用西医评价中药保健品

2016-03-08 中国会议营销网

庶正说

  用现代科学的评价方法审评传统医学理论的产品,就好像用篮球的规则裁判足球比赛,那球就没法踢了。

 

  3月3日,随着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,中国进入两会时间。作为两会保健食品行业的第一声,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,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胡刚的议案《完善中药类保健食品保健功能评价体系》将大家的关注引向了中药保健品。

 

   中药保健品不应按现代医学理论体系评价?  

 

  胡刚委员对当前中药类保健食品评价体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,概括起来就是用现代医学(西医)的理论体系评价中药为主的保健品,限制了中药保健品怕的发展。

  保健食品政策法规研究专家王大宏曾有一段幽默的评价:“依据现行保健食品制度审批中草药保健食品,就好像用篮球的规则裁判足球比赛,那球就没法踢了。

 

中药保健品发展历程

  1987年国家出台了《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》,自此有了中国保健品史上第一部管理法规,这年被称为中国保健品元年,其后成就了“中华鳖精”、“三株口服液”、“排毒养颜胶囊”等一批保健品先驱,虽弘扬了中草药文化,但把保健品合法地带入了治病“雷区”。

  1996年《保健食品管理办法》出台禁止保健食品声称“治疗”,中药保健品2002慢慢退出市场,但夸大宣传已经泛滥成灾痼疾难医。

 

  2003年非典之后,理性的主动保健意识开始形成,西式的膳食营养补充剂有强大的国际背景且作用机理明确,符合理性消费的需要因此逐渐成为主角,随后纽崔莱善存汤臣倍健成为市场主宰,除贵细药材外中草药保健品逐步边缘化。

下一篇:知名企业招聘企划运营总监/招商经理
上一篇:献给苦逼的会销讲师(2016版),感动万千奔波人—必火的打油诗